联系我们
 工作时间
周一至周六 :8:00-18:00
 联系方式
全国热线:400-8877-321
联系电话:189-2291-5686

做强内源经济壮大创新驱动内核

 二维码 605
来源:网易

  我省经济外向依存度下降至86.15%,R&D支出占比达2.4%,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占全国五成多


  南方日报记者谢思佳肖文舸


  党的十八大以来,中央将创新驱动确定为国家核心战略。春江水暖鸭先知,最早感受到转型升级压力的广东先行一步,加快推动从要素驱动发展为主向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转型升级,创新核心动力持续增强。一组数据让人仿佛听到新动力的引擎声:目前,广东R&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2.4%,超过全国平均水平;技术自给率提高至70%,接近创新型国家和地区水平;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占全国比重超过50%;全省从事研发人员达52万人,规模居全国第一。


  广东经济发展创新动力的明显提升,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内源型经济的做大做强。对于外向度一直较高的广东来讲,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,为了把创新驱动切实落到发展上,在着力推动外源型经济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的同时,更应围绕建设自主创新的经济体系,鼓励本土骨干企业发挥龙头作用,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,立足长远做大做强内源经济增量,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自主性,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强大的内核动力和实在支撑。


  本土龙头企业创新示范作用凸显


  火车跑得快,全靠车头带。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,必须要培育一批有自主科技、有核心技术、有市场前景的创新型骨干企业,支持他们更好地发挥创新龙头作用。


  地处深圳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华讯方舟2007年注册时仅有7人,短短几年后产值已超过百亿,预计5年后产值将达到千亿。其研发的AirMobi技术在通讯领域世界领先,帮助其实现从代理贸易商向高新企业华丽转型。


  深圳近年来创新驱动发展势头强劲,关键的一点就在于它不但拥有华为、中兴、腾讯等老牌的创新巨人,而且快速地培育了一批像华讯方舟这样的创新新星。近年来,深圳市积极为企业提供扶持和激励,推行龙头企业培育计划等行动,选择自主创新能力强、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细分行业领军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和培育,并取得显著成效。


  在龙头企业带动下,深圳区域创新体系不断健全,创新氛围日渐浓厚。目前,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近7000家,商事主体总量突破200万。在巨大的内生性创新动力驱动下,深圳人均GDP突破2.4万美元,在中国大中城市中排名首位,城市综合竞争力同样一马当先。


  在依托龙头企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,惠州的表现同样亮丽。2010—2014年,惠州专利申请量由2889件增长到18359件,增幅连续5年居珠三角第一。不仅如此,惠州今后3年还将投入不少于30亿元财政资金用于科技创新,力争到2020年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。


  惠州科技创新力的持续快速提升,得益于有一批创新力强大的龙头企业。以国家创新性企业TCL集团为代表,目前其在全球共有23个研发中心,7000名研发人才,历年发明专利申请量在国内企业中排名第三。雄厚的自主研发实力有力拉动了其业绩增长。今年上半年,TCL集团净利润近21亿元,智能手机销量同比增长38.9%。


  龙头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不仅增强了自身的盈利能力,也有效提升了产业链上下游的竞争力,甚至带动相关行业加快发展。今年8月登陆“新三板”的东莞企业飞新达就是典型案例。作为国内销量第一的模切设备提供商,飞新达不仅申请专利最多,设备系列也最全,其已授权模切核心发明专利26项、实用新型专利12项。创新使其连续两年销售额增幅超过50%,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大增88.71%。飞新达在创新上的跃升,不仅带动上下游数百家企业增强了竞争力,为这个传统的模切机产业集群注入了新的活力,还使得东莞手机、电脑、汽车、医疗等相关行业模切水平得到整体改进提升,产生跨产业影响力。


  央企入粤触发新一轮创新


  在我省稳增长、调结构的进程中,不仅有本土生长的企业力促原生性创新枝繁叶茂、开花结果,更有一批省外企业特别是央企的入驻和深耕,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理念,并进而触发新一轮创新,为广东产业转型升级带来强劲动力。


  近年来,中央企业纷纷南下,在粤投资总额达上万亿元,涉及交通运输、化工、能源、电力、通讯等多个行业。作为创新的中坚力量,国有企业通过加快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研发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,对我省做大做强内源经济发挥着重要作用,特别是在被誉为国家制造业脊梁的装备制造业,央企等大型企业进入所发挥的创新催化作用体现尤为明显。


  在广东,中海油正全力建设中国首个深水海工装备制造基地,预计今年产值将达100亿元。自主研发的海洋石油981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最大钻井深度可达1万米,代表了海洋石油钻井平台的一流水平。


  中海油项目只是央企落地后大幅提升广东装备制造业水平的缩影。事实上,近年来已有一大批装备制造等领域举足轻重的企业纷纷落子广东,在各自领域实现创新突破。数据显示,今年上半年,我省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077亿元,同比增长9.6%;实现投资451.2亿元,同比增长42.5%,相当一批先进装备制造业企业产品规模居全国前列,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。


  央企落子广东,在直接提升我省相关产业发展水平的同时,更带来了强大的创新团队,通过与之合作,广东本土的科研和创新水平得以快速提升。对央企的引进吸收再创新,成为广东创新驱动发展的又一条重要路径。


  珠海航空制造业的提升就是很有说服力的案例。中航通飞落户珠海以来,自主研发了目前世界最大的水陆两栖飞机“蛟龙600”,年底将完成总装。围绕这含金量十足的“广东制造”,珠海组建了500人的研发队伍,制造队伍则高达千人。不仅发动机国产,该机气水动布局、起落架布局、工业设计三大关键和众多技术难点实现了本土突破,珠海还在当地组建起涵盖航空研发、运营、俱乐部等领域的多家配套企业。


  中航通飞与珠海的互促互赢并非孤例。中车江门基地的落成,不仅使我国第一款标准意义上的城际车型实现了在广东制造,还让江门本地供应配套比例从一成升为四成。在其带动下,江门轨道交通产业链日趋完整。


  广东通过央企等知名大企业大项目叠加本土企业“强链补链”,不仅使产业规模不断做大,产业链日趋完善,更带动了本地原生的创新突破,补齐了我省在装备制造等诸多高端制造领域的短板。


  民营企业创新活力迸发


  如果说国有企业是内源型经济的骨干和龙头,民营经济则是我省内源型经济另外一支重要的主力军。今年上半年,广东民营经济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66.5%,在创业创新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。近年来,我省在市场准入、资金融通、政策优惠等方面的进一步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力度,力争通过激活民营经济的创新活力来加快全省转型升级的步伐。


  顺德是中国制造的发展高地,在工业4.0时代,如何推动顺德制造向智能制造迈进,如何推动该区6000多亿元工业产值与互联网加快对接,是顺德经济转型升级要直面的重大课题。经过多年探索,顺德将机器人产业作为制造升级的重要突破方向。在引进全球四大机器人巨头相继进驻的同时,顺德充分发挥其民营经济密集、民企创新活力足的优势,大力培育了利迅达、嘉腾、鼎峰等一批具有高成长性的本土民营机器人公司,推动区内工业机器人行业规模保持年均30%以上的增速,预计4年内工业机器人产业产值力争超过100亿元,充分体现了新常态下的创新活力。


  民营经济是一种以中小微企业为主体的经济形态,为支撑民营经济提升创新能力,政府很有必要为其搭建强有力的创新支撑体系。近年来,我省各地十分重视采取有力措施推动企业、高校、科研院所协同创新,并把协同创新直接延伸到民营企业集聚发展的专业镇经济,提高其整体创新能力。


  东莞市横沥镇针对模具产业集聚的特点,推动成立模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,通过企业、政府、高校、协会四方联动,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。横沥在原有“一镇一校”的基础上,将其高校“朋友圈”扩大到上海交通大学等7所,各校派出专家驻点协同创新中心,为本镇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提供面对面的直接帮助。协同创新很快收到了明显的成效。去年,全镇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469项,比2011年增长46%。2012年以来,全镇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0家,模具产业连续3年保持20%以上的增长,2014年达85亿元。


  在精干但实力雄厚的央企、省属国企和大中小企业成龙配套的民营企业两轮驱动下,外向型经济色彩浓厚的广东在内源型经济发展上持续发力,内外源经济发展更趋平衡。今年上半年,我省经济外向依存度下降至86.15%,突破100%的拐点,这对我省经济结构调整意义重大,说明广东内源型经济和发展内在根基进一步增强。尤为可喜的是,今年上半年,我省技改投资同比增长57.2%,显示出内源型经济越来越多地依靠创新要素的驱动,其成长更具可持续性。


内源经济/创新/模切/飞新达

文章分类: 媒体报道
分享到: